📝 這篇文章只是我個人學習過程中的紀錄與反思,並非正式教材。
網路雖然方便,但無法取代系統性的音樂學習。若時間與預算允許,仍建議跟老師學習,能少走許多彎路。
若本文有任何錯誤,請務必以你自己的音樂老師的建議為準。
本站沒有販售、代理或代言文中或贊助連結所提到的任何產品、樂器或器材。
簡言之:本文僅為個人學習筆記,並非正式教學建議。
前言
典型的國樂印象,來自於笛 (dizi)、簫 (xiao)、二胡 (erhu)、琵琶 (pipa)、古箏 (guzheng) 等國樂樂器。相對來說,阮咸 (ruan) 較鮮為人知。從音樂教室的國樂教學項目即可略知一二。
不過,阮咸在國樂團是重要的伴奏樂器。現在也有越來越多阮咸獨奏及協奏曲問世。我們用一篇文章的篇幅來介紹這個系列的樂器。
阮咸家族樂器
| 中文 | 音譯 | 定弦 | 編制 | 
|---|---|---|---|
| 高音阮 | gaoyinruan | 
 | |
| 小阮 | xiaoruan | 
 | |
| 中阮 | zhongruan | 
 | ※ | 
| 大阮 | daruan | 
 | ※ | 
| 低音阮 | diyinruan | 
 | 
目前低音阮算是絕跡了,其他阮咸在巿面上還可以找得到。中阮和大阮的是最常見的,因為國樂團常規使用這兩種樂器。國樂團編制樂器會加上 ※ 符號。
高音阮被柳琴 (liuqin) 取代,故不常見。但高音阮和柳琴的音色相異,所以在音樂上有需求時,還是可以彈奏高音阮。
小阮和琵琶音域重疊,表現力前者不如後者,所以巿面上小阮很少。理論上琵琶和中阮音域重疊,但琵琶通常是彈「品」所在的音域,「相」則少彈。所以琵琶常用音域會和小阮重疊。
定弦 (Tuning)
音域 (Pitch Range)
利用鋼琴鍵盤將阮咸家族樂器的音域視覺化如下:
 
理論上阮咸有 24 品。實際上 19 品後間距小、張力大,鮮少使用,而且高音阮和小阮多僅設置 19 品。所以這裡採用 19 品來計算阮咸的音域。
如何購買
若只打算購買一把阮咸,建議優先考慮中阮。市面上多數阮咸教材皆以中阮為主,其他品種的阮咸(如高音阮、小阮、大阮)通常需透過移調方式來適應中阮樂曲。
不過,若無加入國樂團的計畫,選購高音阮或小阮也無不可。這兩種樂器的結構原理與中阮相似,重量較輕,攜帶更為方便。演奏中阮樂曲時,可保留定弦不變,僅以轉調方式對應指法。
至於大阮,則不建議非科班出身的樂友選購。此樂器本體較重,品間距大,對手部橫向伸展要求高,音域也偏低,實際應用場景相對有限。
由於阮咸屬於冷門樂器,整體價格偏高。入門款的硬木中阮約在一萬元上下,常見的梁浩練習琴約為二至三萬元,也有更高階的型號。若預算充足,也可考慮宋廣寧(梁浩之師)所製之琴,但初學者不必一開始就投資太高。
若想走非主流路線,也可選購馮滿天設計的中阮來試玩。雖然此類中阮並不被科班體系採用,但若單純為了自彈自樂,也未嘗不可。
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 
    