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上網很方便,在網路上看資料無法取代真正的音樂養成教育。時間和經濟許可的話,仍建議找老師學習音樂,會少走許多彎路。
若本文內容有誤,請詢問你的音樂老師。
本網站未代理文章及贊助商連結中提及的樂器、器材及其他產品。
說明
很多打擊樂器 (percussion instrument) 是沒有固定音高的 (unpitched),編曲的思維就會和有固定音高的樂器相異。
本文說明一些編寫節奏的常見原則。這些原則不是規則,樂友不一定要完全遵守。但剛開始編節奏,沒有方向時,可以先參考這些原則。
頻率 (Frequency)
雖然打擊樂器沒有固定音高,但不代表沒有頻率。按照頻率來分,打擊樂可分為三至四種頻率:
- 低頻。像是大鼓 (bass drum)
- 中頻。像是 tom-tom
- 中高頻。像是小鼓 (snare drum)
- 高頻。像是 hi-hat
原則上,讓每種頻率都至少出現一種樂器或聲音。像是木箱鼓 (cajon) 基本上有低頻 (bass) 和中頻 (tone) 兩種聲音。而木箱鼓的高頻 (slap) 辨識度不是那麼好,就可以視曲風換成沙鈴 (shaker) 或鈴鼓 (tambourine)。
至於特定頻率要使用什麼樂器,則由曲風決定。可能是爵士鼓 (drum kit)、木箱鼓加上小型打擊樂器或是其他組合。
階層 (Layer)
節奏是一種階層的概念,一層層疊加而成。這裡以爵士鼓為例,來說明如何寫節奏:
- 先寫重音。這時使用大鼓
- 再用小鼓補輕音
- Hi-hat 則是固定節奏,就像是曲子的節拍器
這是一般性通則。當然也會有例外,像是 four on the floor 就是把大鼓當成節拍器用,每拍都打一下。
循環 (Loop)
節奏是一種背景音的概念,通常會以一至四小節為一個循環。由於循環在曲子中是配角,會刻意保持固定的模式,才不會搶走主旋律。
循環要比較靈活的話,最好以四小節為單位,可變化性會比較大。但初學寫節奏時先用一小節或兩小節為單位的循環即可,寫起來比較簡單。
好的循環,要根據曲子去客製。剛開始不知道怎麼寫循環的話,可以先參考每種拍子記號的基本節奏,或是根據曲子的曲風、拿其常見模式來修改,至少不會相差太遠。
變化 (Variation)
寫好循環後,可以嘗試在該循環中加入一些變化,像是切分音 (syncopation)、改變重音位置、加入十六分音符、使用輪音等。前提是要維持循環的大致架構。
過門 (Fill)
過門的目的其實不是要帥一波,而是要提示聽眾段落改變。以爵士鼓來說,過門會使用 tom-tom。
過門可長可短。同一個段落內的樂句轉換,使用一拍至兩拍的短過門即可。段落改變則會用四拍以上的長過門。
休止 (Rest)
打擊的角色是為曲子增色,不需要從頭打到尾,在某些段落可以只打每小節的第一拍,甚至整段休止不打。有些抒情的曲子 (ballad) 整首都沒用到打擊樂。
整體架構 (Overall Structure)
好的節奏,不會整首曲子都只用同一個循環,而是根據曲子的段落採用不同循環。例如:
- 前奏 (prelude) 休止
- 主歌 (verse) 用預設的循環
- 副歌 (chorus) 沿用主歌的循環,但節奏變複雜一些
- 間奏 (interlude) 沿用主歌的循環,但節奏簡化
- 尾奏 (outro) 每小節打一下直到曲子結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