撥子 同時學習兩種樂器

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LINE Skype EverNote GMail Yahoo Email

前言

學習樂器一陣子後,有時會想再體驗另一種樂器。如果原先的樂器仍繼續學習的話,就會變成同時學習兩種樂器。這樣的學習模式是否可行?本文要來討論這個主題。

思維

我們先來看一個和學樂器無關的例子 — 學習兩種語言。通常這種學習模式是不建議的。每種語言都有自己的字母、發音、詞彙、文法,可以視為一套獨立的知識系統。即使是日語和韓語這兩種同語系的語言,只是在句型架構 (註) 或部分詞彙 (外來語等) 上相似,但其他部分則是相異的。所以,同時學習兩種語言能獲得的相乘效果有限。

(註) 均為主語 + 目的語 + 述語。這是阿爾泰語系的特性之一

但在學習樂器時,不同樂器間的樂理是相通的。音高 (pitch)、節奏 (rhythm)、強弱 (dynamic)、音色 (timbre) 等是大部分樂器都會碰到的議題,只是不同樂器的處理方式相異。由於不同樂器都說著相同的語言 ─ 音樂,在某種程度上,同時學習兩種樂器的確有相乘的效果。

同時學兩種樂器會混淆嗎?

若兩種樂器構造差異大的話,即使同時學習也不會搞混,像是中阮和古箏、琵琶和鋼琴。相對來說,兩種樂器構造過於相似的話,就可能會搞混,像是中阮和大阮,定弦方式雷同,但音高差了四度,就容易在轉換樂器時對指法感到錯亂。

避免學習二或多種樂器時混淆的方式是先專心學一種樂器,待對該樂器有一定熟悉度後,再加入第二種樂器。

若是第一次學習樂器的全新手,當然就是先只學一種樂器。在學習第一種樂器的過程中,鞏固讀譜、音感、節奏感等音樂共通技能。之後再學習第二種樂器時,就會比較快上手。

如何安排練習時間?

如果原本花在練習樂器的時間是每天一小時。那麼,加上第二種樂器後,應該要投入雙倍的時間,也就是每天兩小時。將原本的時間切成每種樂器各半小時的話,會導致學習進度緩慢,最後有可能兩種樂器都放棄了。

若要在同一天練習兩種樂器的話,時間要隔開,才不會在生理及心理上過於疲乏。在練習兩種樂器間的空檔時間,最好做一些和練琴完全無關的事,讓心境轉換一下。

如果真的無法每天抽出兩小時的話,可以改成隔日練習。像是一三五練第一種樂器,二四六練第二種樂器,星期日則休息,不碰樂器。這樣雖然練琴進度會稍微變慢,但會比每次只練半小時來得好。現代人通常每週上一次才藝課,這樣的練習步調應該還可以應付才藝老師指派的進度。

該選擇那些樂器?

如果是學興趣的,不用考慮樂器的組合。畢竟興趣才是推動學樂器的動力。只要時間能夠負荷,確保每種樂器都有足夠的練習量即可。

有些演奏家會刻意選擇對自己有幫助的樂器組合,以下是一些例子:

  • 古箏 + 大阮
  • 中阮 + 三弦
  • 鋼琴 + 吉他

還有一些其他的組合。

科班出身的演奏家都會彈鋼琴,至少在台灣是這樣。只是差在學多深、是否常演奏。對以興趣為出發點的學習者來說,不一定要學鋼琴。但花點時間理解鋼琴鍵盤的構造,對學習樂理有所幫助。

不要用轉換樂器保持新鮮感

學習每種樂器都有一些初期成本,包括熟悉音階、基本技巧等。克服這些基本議題後,才能開始用樂器表達音樂。所以,不要頻繁地轉換樂器,因為這樣做會花太多時間在各個樂器的初期成本上。

學習新樂器所帶來的新鮮感衰退很快,但學習樂器是一條漫長的路。不同樂器總會在某個時間點碰到困難。所以,若在學習樂器的過程中碰到低潮,不建議使用轉換樂器的方式來處理。

同時學習國樂和西樂

同時學習西樂和國樂的話,會碰到讀譜的議題。國樂、流行樂多用簡譜,但西樂則會用五線譜。由於簡譜在調性單純時比較易讀,容易在心理上偷懶及依賴,在剛轉換到五線譜時會不太習慣。

克服的方式是拿手頭的國樂樂器,看著五線譜演奏,重新建立譜和指法的關連。一開始可以先用 C 調的練習曲來練習,習慣後再轉到其他調性。這時候就不要管簡譜的首調了,用升降半音的方式來重新熟悉指法。

關於作者

撥子為資訊碩士及音樂愛好者,曾學習中阮、烏克麗麗、吉他、鋼琴等樂器。

除了對音樂的愛好,撥子喜歡黑咖啡和日本料理,會簡單的日文,有時會閱讀,有時會自助旅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