雖然上網很方便,在網路上看資料無法取代真正的音樂養成教育。時間和經濟許可的話,仍建議找老師學習音樂,會少走許多彎路。
若本文內容有誤,請詢問你的音樂老師。
本網站未代理文章及贊助商連結中提及的樂器、器材及其他產品。
說明
學習、練習樂器時,不一定每天都會感到很愉悅,總是有感到比較憂鬱、低潮的時候。
如同大部分音樂學習者,撥子自己也經歷過這種情境,不過有走出來了。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,撥子仍然有在上私人音樂課。
本文討論這個現象及因應的方式。
重新審視自己的動機
學習樂器本身不是目的,而是一個過程。經過一段較長時間 (數個月或更久) 的學習後,可能會忘卻當初為什麼要學樂器。
暫時放下每日的練習,花點時間審視自己為什麼要學樂器。單純想享受樂器的音色?想完成某首經典樂曲?想表演給重要的人看?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後,對音樂會有新的體悟。這時候可以修正原有的目標或設立新的目標,讓自己願意繼續學習樂器。
理解每段練習曲的意義
練習曲重覆性高,有時會令人感到無趣。在練習這些練習曲時,不要只是進行無心的、機械性的練習。花點時間理解一下特定練習曲的目標技法是什麼。帶著明確的目的性練琴,就不會感到無聊,而且效果會更好。
把練習當成表演
用表演的心態去練習樂曲,思考如何讓樂曲聽起來更有表達性、音樂性,而不只是把音彈對而已。
當然,有些練習曲是沒有什麼音樂性可言的。這時候的目標可改成以接近目標速度的前提下正確地演奏,並讓音色儘可能聽起來乾淨俐落、不帶雜音。
更換練習的內容
即使是相同的技巧,不會只有一首練習曲可以練習。透過更換練習曲,得到新的刺激,就不會感到那麼無聊。
此外,每天不一定要練相同的技巧。可以在同一週的不同天安排不同的技巧來練習。由於每日的練習內容有所變動,藉此降低重覆所帶來的無聊感。
接觸新的音樂資訊
有時候聽聽別人的演奏,尤其是專業演奏者的,會得到一些啟發、靈感。
不一定只聽自己在學習的樂器的演奏,有時候可以聽聽不同樂器的。像是阮咸的影片比較少,可以去聽吉他、烏克麗麗的影片,從中參考一些技巧。
在 YouTube 等平台上聆聽音樂很方便。此外,可以重覆播放。每次播放時可關注在不同要點上,像是伴奏設計、音色控制、特殊技巧等。
這個現象是暫時的
學習樂器像是人生養成遊戲,只是看不到經驗值的數字。在累積不夠多的練習前,是無法繼續進步下去的。所以,乏味的感覺往往是練習樂器時附帶的暫時現象。
休息一會兒
如果每天練琴感到很乏味。可以休息一天。在那天不要碰任何樂器,去做一些和音樂完全無關的事情。
不建議停止練習太多天,除非已經打算停止學習樂器了。這樣會對樂器變得生疏,手指靈活度也會下降。
停止學習樂器
天下無不散的宴席。如果經過反覆考量,確定不想學習樂器了,那就放手吧。或許人生中其他的事物更有意義也說不定。
對於彈撥樂器來說,若長時間 (超過一個月) 不彈奏,要把弦鬆開,以免琴頸變形。大約降低二度音即可。若要長期放在琴盒內,也要定期 (一個月) 換乾燥劑,以免木頭受潮。
不想要的樂器,賣掉或是捐贈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樂器畢竟還能用,丟掉也是浪費。原聲樂器沒有電子零件,只要好好保存,都可以用很久。